近日,院畜牧所在食品科学知名期刊Food Chemistry(IF:7.514/Q1 Top)发表题为“Monoclonal antibody-based 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 siderophore enterobactin”的文章(https://doi.org/10.
1016/j.foodchem.2022.133241)。该研究建立了可以准确定量检测肠杆菌科细菌分泌的小分子化合物肠菌素(Enterobactin,Ent)的间接竞争ELISA(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ic-ELISA)方法,为监测肠杆菌科细菌定植水平以及肠道健康状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主要敌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疾病时刻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可达数十亿人。因此从源头实时监测病原菌数量,可以更早地发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稳态对于维持宿主健康、抵抗病原菌定植至关重要。在肠道炎症期间,肠道微生物菌群发生显著变化。团队前期研究发现,Ent在食源性致病菌定植家禽肠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Yifang Cui, et al.Vaccines, 2020. 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8040747)。基于此,本研究在研制Ent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建立了快速定量检测Ent的ic-ELISA方法,研究结果为通过检测Ent含量作为指示肠杆菌科细菌定植水平以及肠道健康状况的标示物奠定了基础。
图1 En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表征
在该研究中,通过将小分子化合物Ent与载体蛋白偶联,于国内外首次制备了Ent单克隆抗体。对建立的ic-ELISA方法中不同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竞争反应条件;对检测限、回收率、变异系数等测定,验证了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将建立的ic-ELISA方法应用于细菌Ent产量的定量分析,可有效定量不同种属细菌Ent产量,并监测Ent产量随细菌生长的动态变化,具有简便、准确、特异等显著优势。
图2 ic-ELISA定量检测不同细菌Ent产量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围绕食源性病原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探究病原细菌在定植和致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致病因子,揭示病原细菌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和致病的分子机制,发掘病原细菌新的防控靶标,这对食源性病原细菌的防控以及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将具有重要价值。
我院畜牧所崔一芳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我院徐福洲研究员和美国田纳西大学林军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第一通讯单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220422)和院青年科学基金(QNJJ202109)的资助。

- [02-2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
- [02-29]北京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 [02-2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农业该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