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字里炼出“金疙瘩”
日期:2013-03-26 作者:王星 通讯员 刘振州 来源:大众网新闻 点击:
菜根菜叶往哪扔?废弃农膜咋处理?秸秆成山怎么办?……在许多地方为处理农业废弃物感到头疼的时候,青州农民却别出心裁,在农业生产废弃物上巧做致富文章,既净化了环境,又找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商机。
边脚下料“唱大戏”
10月上旬,何官镇草水村养殖大户孙九德刚刚卖出了一茬肉食鹅,老孙本是“绿壳蛋鸡大王”,为啥又养起了肉鹅?据老孙介绍,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菜篮子”满了,大量不能食用的菜根、菜叶没法处理。老孙发现,可以利用这些蔬菜下脚料饲养食谱广的肉食鹅。于是他瞅准这个商机,新上了1500只鹅。每天老孙到菜市场上不花钱收集大批萝卜缨儿、菜叶子等蔬菜“下脚料”,经过清洗、消毒、切碎后,再配上专用的精饲料,就成为肉食鹅上好的饲料。这样养殖肉食鹅,70天就能长到3公斤以上,每只纯利七、八元。
面对蔬菜边脚下料,高柳镇农民另有利用途径:通过搞深加工制作酱菜,同样“腌”出了一个大市场。他们先后建起了几家酱菜生产企业,专门把没长够身量的小黄瓜、小茄子、小西红柿等“小不点”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风味酱菜,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酱菜厂,全镇每年消化低价菜150万公斤,增值十几倍,产品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当地农民因此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面对蔬菜边脚下料,高柳镇农民另有利用途径:通过搞深加工制作酱菜,同样“腌”出了一个大市场。他们先后建起了几家酱菜生产企业,专门把没长够身量的小黄瓜、小茄子、小西红柿等“小不点”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风味酱菜,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酱菜厂,全镇每年消化低价菜150万公斤,增值十几倍,产品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当地农民因此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废农膜里“淘金”
随着大棚发展,废弃薄膜目前已成了农村新的污染源。
南张楼农民却在这个难题里瞅出新商机。该村根据地处大棚瓜菜生产区中心的实际,先后建起20多家废旧塑料收购加工企业,每户年加工废大棚薄膜上千吨,年收入达到10万元。这些收购来的废旧农膜有的洗净后加工成塑料颗粒,销售到南方的大企业进行深加工,有的经洗净粉碎后直接转运到外地加工企业。
南张楼农民却在这个难题里瞅出新商机。该村根据地处大棚瓜菜生产区中心的实际,先后建起20多家废旧塑料收购加工企业,每户年加工废大棚薄膜上千吨,年收入达到10万元。这些收购来的废旧农膜有的洗净后加工成塑料颗粒,销售到南方的大企业进行深加工,有的经洗净粉碎后直接转运到外地加工企业。
秸秆堆起“聚宝盆”
三秋时节,青州市不见了往年那种焚烧秸秆、遍地“狼烟"的景象。原来这些农作物秸秆经过巧妙“消化”,为农民堆起了又一个新“聚宝盆”。
在畜牧大镇朱良镇,目前正是农民们忙活的时候:农作物秸秆被切碎、青贮、氨化,这些青贮饲料,将成为牲畜过冬时色、香、味俱佳的“草罐头”。朱良镇有畜禽养殖专业户1000多户,羊、牛、驴等牲畜存栏量达15000多只(头)。
在以食用菌为主业的弥河镇,秸秆又成为培养食用菌的上好基料。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起了九发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以此为龙头,联结1200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350亩,年消化农作物秸秆2.2万亩。
在畜牧大镇朱良镇,目前正是农民们忙活的时候:农作物秸秆被切碎、青贮、氨化,这些青贮饲料,将成为牲畜过冬时色、香、味俱佳的“草罐头”。朱良镇有畜禽养殖专业户1000多户,羊、牛、驴等牲畜存栏量达15000多只(头)。
在以食用菌为主业的弥河镇,秸秆又成为培养食用菌的上好基料。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起了九发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以此为龙头,联结1200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350亩,年消化农作物秸秆2.2万亩。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 [02-2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
- [02-29]北京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 [02-2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农业该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