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糖包”变“钱包” 新疆扶贫干部有“秘技”
日期:2020-09-03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点击:
无花果在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喀拉玉吉买村种植已超20年,这里的无花果口感香甜,被人们称为“糖包”。可由于村民不懂技术、不懂产业,“糖包”只能甜了嘴,却“甜”不了生活。
一段时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瞄准这个“糖包”下功夫,帮助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开拓附加产业……“施展”出一揽子增收“秘技”,把“糖包”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钱包”。眼下的秋收季,村里一些无花果农已实现收入翻倍。
“秘技”第一招是扩大生产,产量多了才能形成产业。以往村民只把种植无花果作为一种庭院经济,“小打小闹”的种植体现不出经济效益。为了帮村民扩大产能,扶贫工作队在增加专项投资的同时,还帮助村民开拓市场、增加销量,让更多村民在“糖包”里尝到增收“甜头”。当前,全村无花果已由过去的730亩增至3660亩。
其次是让村民学会新技术,保证果品品质和产量不断提升。扶贫工作队请来技术专家,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果树,解决好水、肥、作物生长等问题。村民马木提·艾山说:“学会了剪枝、施肥等新技术后,我家无花果从一年结两季,到现在一年结三季,收入明显提高。”
扶贫干部还把曾经的“未知领域”开创为村民增收的“主阵地”。“以前村民只靠卖无花果鲜果挣钱,如今干果、果茶、育苗等产业收入更高。”村民穆萨·亚森说的是扶贫工作队引入的新项目,“现在才知道无花果叶可以制茶,有企业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收购无花果树叶,加工成茶叶后卖到东南亚。”
不仅如此,今年夏天新启动的无花果育苗产业是增收最快的项目。扶贫工作队统计,今年育苗产业实现每亩增收4000元左右,相当于亩产鲜果收益的一半。随着技术日益成熟、规模逐步扩大,以后该产业增收会更明显。
“以前我家只用两亩地种无花果,一年收入1万元左右,现在扩大到4亩,今年收入预计能超过5万元,全家靠‘糖包’实现脱贫增收。”村民阿依姆古丽·马木提说。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 [02-2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
- [02-29]北京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 [02-2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农业该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