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务中心 >> 市场服务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 正文
每周市场动态(2018.9.29-2018.10.5)
日期:2018-10-08 作者:未知 来源:北京新发地市场 点击:
 

本周(9月29日至10月5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波动下行。

    2018年10月5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8.65元/斤,比2018年9月28日的9.20元/斤下降5.98%;比2018年9月5日的9.45元/斤下降8.47%;比2017年10月5日的8.55元/斤上涨1.17%。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小幅上涨。上周末,年同比上涨3.77%,本周同比涨幅有所收窄。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9.08元/斤(9月29日),比上周的9.58元/斤下降5.22%;最低价8.50元/斤(10月2、4日),比上周的9.08元/斤下降6.08%。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58元/斤,高出6.82%,波动的幅度略大于上周的5.51%。波动幅度放大的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最低价都出现下降,其中最低价下降的幅度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

    本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肉价在周内是连续回落的。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688.29头,比上周(9月22-28日)的1824.43头减少7.46%;比前2周(9月15-21日)的1931.14头减少12.58%;比前3周(9月8-14日)的1980头减少14.73%;比前4周(9月1-7日)的1744.29头减少3.21 %。

    去年同期的日均上市量是1819头,同比增加-7.19%。上周同比减少9.90%,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收窄。

    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环比继续下降,这种下降并不是供应不足造成的,而是需求下降引起的。由于进入国庆节放假期间,企事业单位食堂大幅减少采购量;居民家庭大多在节前就已经采购完毕,所以,节日期间市场上肉类消费表现出淡季特征。去年同期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周环比也是下降的,环比下降10.17%,今年则是环比下降7.46%,环比下降的幅度小于去年同期。

    日均上市量环比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肉价降幅明显。由于本周处于节日期间采购的淡季,市场需求下降,屠宰厂如果还按照平常时间加大白条猪的上市量的话,要么就要继续降价促销;要么就要返厂。所以,屠宰厂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每日的上市量。9月份以来,市场上没有出现白条猪批不出去而返厂的现象,说明屠宰厂基本上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确定每日的上市量的。即便如此,由于各个厂家每日的上市量是自行安排的,总的上市量还是略大于需求的,导致肉价在本周出现比较明显的降幅。

    自9月下旬以来,新发地市场每天白条猪的上市量恢复到常态,在这些上市的白条猪中,约85%来自河北的屠宰厂,只有15%左右来自北京屠宰厂。因为北京屠宰厂只能屠宰北京自产的毛猪,而北京自产毛猪是严重不足的,以至于一些北京的屠宰厂在近期不得不开始进行设备的检修,暂停毛猪的屠宰。而河北屠宰厂也只能屠宰河北自产的毛猪,外省的毛猪也不能进入河北。过去,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有较大部分是来自辽宁、内蒙、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份的毛猪,目前仅仅靠河北、北京自产的毛猪,就可以实现供求基本平衡,离开其他省份的毛猪,本周的肉价仍然出现下降,可见目前国内毛猪产能的充沛。如果其他省份的毛猪能够进京,肉价很可能比现在还要下降1个台阶。所以,本周肉价高于去年同期,并不意味着今年毛猪的产能不及去年。

    近期国内养殖场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尽快度过疫情的传染期,使得一些调出省份的毛猪能够进入调入省份,从而尽快被市场所消化。

    最近一段时间,非洲猪瘟疫情的发作点已经减少,如果防控得当,非洲猪瘟疫情很快是可以逝去的,养殖业又可以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10月5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30元/公斤,比9月28日的2.31元/公斤下降0.43%;比去年同期的1.94元/公斤上涨18.56%。上周末,价格同比上涨18.46%,本周同比涨幅基本持平。

    本周的最高价是2.35元/公斤(10月4日),比上周的2.33元/公斤上涨0.86%;最低价是2.30元/公斤(9月29、10月5日),比上周的2.14元/公斤上涨7.48%。本周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2.17%,价格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8.88%明显收窄。本周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最低价也出现在周后期,表明周内菜价一直保持在高位,只有到了周末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

    本周末菜价出现回落,预示着前期菜价高企的时间段正在进入到1个拐点阶段,这个拐点的出现,主要是河北中部地区的蔬菜开始进入收获期,取代了夏季冷凉地区的蔬菜。北京市场上蔬菜的主要供应地已经由北京以北向北京以南地区转换,目前正在进入这个转换阶段,后续产地的部分蔬菜已经开始形成批量上市条件。大白菜、圆白菜及一些小品种蔬菜如小油菜、小菠菜、散叶生菜等价格正在回落并且逐渐常年同期的水平,一部分蔬菜供应链衔接方面出现的断茬现象正在逐步得到弥合。

    前2周我们曾经谈到:“一方面是现有蔬菜的退市期提前;一方面是后续产地蔬菜的上市期推迟,造成近期部分蔬菜的供应出现趋紧,本周菜价缓慢、连续上涨就是这些因素叠加的反应”。

    上周我们也谈到:“也就是说,最近1-2周,是蔬菜供应偏紧的时间段,也是产地价格相对较高的时间段”,“近1-2周的菜价会仍然处于相对高位”。

    目前价格仍然偏高的菜花、西红柿、芹菜、莴笋等,还会继续在高位运行1-2周的时间;云南豆角类蔬菜在月底就可以进入北京市场;福建椒类蔬菜需要等到11月中旬才能进入北京市场。这部分蔬菜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实质性下降。

    据悉,等到11月中旬以后,南方蔬菜开始形成批量上市条件。南方蔬菜今年是扩种的,如果后期不出现异常天气的话,今冬明春蔬菜的供应形势是好于去冬今春的。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0月5日,新发地市场莴笋的批发价是1.2-2.2元/斤,上周同期(9月28日)的价格是1-2元/斤,周环比上涨13.33%;去年同期是1-1.7元/斤,年同比上涨25.93%。

    本周,市场上莴笋的价格比较混乱,多个产地的莴笋进入新发地市场,质量差异明显,价格差距较大。

    目前上市的莴笋主要来自天津武清,质量最高的是武清大沙河乡的莴笋,质量最差的也是大沙河乡的莴笋,同样是大沙河的莴笋,有的已经出苔(老了),有的则径直叶绿、粗细适中。与大沙河莴笋同时上市的还有辽宁葫芦岛一带的莴笋,价格处于中低水平。另外还有零星河北张家口宣化的莴笋,已经到了上市尾期,再过2-3天就要退市。

由于张家口莴笋今年退市期有所提前及大沙河的莴笋上市期又有所推迟,与张家口莴笋在衔接上出现断茬,所以9月中旬以后莴笋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本周辽宁的莴笋开始进入北京市场,填补供应链上的缺口。

    本周的价格只是阶段性的高点,随后,天津莴笋的上市量还会继续加大,廊坊的莴笋也要上市,莴笋的价格基本上会进入下降区间。

    11月份上市的莴笋主要来自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等地,产地逐渐南移。等到福建莴笋上市以后,莴笋的价格会低于去年同期,福建冬春季上市的莴笋是扩种的。

    10月5日,新发地市场散菜花的批发价是2-3.5元/斤,上周同期(9月28日)的价格是2.5-4元/斤,周环比下降15.38%;去年同期是0.7-1元/斤,年同比上涨223.53%。

    目前上市的散菜花主要还是来自河北张家口地区,坝上、坝下的都有。本周价格出现下降,是两方面因素构成:1是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气温已经下降到0℃左右,很快就要上冻,所以,无论已经长成还是没有长成的散菜花都要尽快销售,上市量明显增加;2是河北廊坊的散菜花已经到了成熟期,随后河北邯郸的散菜花也要进入成熟期,很快就要大量上市。也就是说,散菜花的价格已经冲高乏力,很快就要走下坡路了。

    椒类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还会继续延续一段时间,只有等到南方产区的椒类开始上市,供应偏紧的状况才能得到缓解。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