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推进“种业硅谷”建设 年种子交易总额约8亿元
近年来,杨凌加强区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建设“种业硅谷”。目前,杨凌年种子交易总额约8亿元,接近陕西省交易额的50%,每年通过杨凌培育的新品种30余个。今年,已有7个小麦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和登记。
加强区校融合 打造“种业硅谷”
杨凌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势,加强区校融合,建立了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杨凌出台了一系列种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并建立了种业科技创新基金培育种业企业。同时,杨凌规划近1000亩的种子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种业从研发到孵化、企业培育均集中在该园区。种子交易市场已经建成,其中种业国际大厦基本建成,先正达、科迪华种业等国际知名种业企业入驻。目前,杨凌聚集800多家企业,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4家。
把科技成果输送到贫困一线
杨凌探索出大学实验站推广模式,在农作物主产区建立的试验示范基地或者试验示范站场。杨凌先后在洛川、白水等地建立杨凌试验示范站,目前,在全国试验示范基地接近350个。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创建了一套杨凌农民技术支撑证书培训体系,每年培训的农民都在50000人左右,培训内容包括果树嫁接等农业技术,通过考试考核的考生可获得杨凌品牌价值的杨凌农民技术职称证书。近几年,杨凌重点面向陕西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开展技术培训,目前累计培训近40万农民,大概16000多人获取证书。
此外,杨凌还通过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媒体融合、农高会等形式把杨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到生产一线。
采编:gu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