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中心 >> 科技进展 >> 其他 >> 正文
蓝藻有望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日期:2018-09-26 作者:编译:王爱玲 来源: 农科智库 点击:
     日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科研人员成功地将蓝藻中微小的碳捕获“引擎”嵌入烟草植株体内。这一突破极大地改善了作物将二氧化碳、水和光照转化为能量的方式,这一过程即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该成果有望提高小麦、豇豆和木薯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产量。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蓝细菌(通常称“蓝藻”)中的微小区室嵌入到作物植株中,使其成为细胞系统的一部分。如此,可使植物产量提高60%。这一研究获得了“实现增加光合作用效率”(RIPE)国际联盟的资助。这些区室被称为羧酶体,能让蓝藻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富含能量的糖类。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一种负责从大气中固定二氧化碳的酶,它的作用速度很慢,并且很难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导致能源的损失和浪费。与作物植株不同,蓝藻使用的是一种“二氧化碳浓缩机制”,会将大量气体输送到羧酶体内,羧酶体包裹着Rubisco。这种机制可以提高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的速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氧气的反应。蓝藻中Rubisco酶捕获二氧化碳并产生糖类的速度比植物快三倍。
    目前,研究人员正试图向粮食作物中嵌入这一涡轮增压的碳捕获“引擎”,升级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有望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