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中心 >> 科技进展 >> 其他 >> 正文
应用新技术实现植物病毒移动即时检测
日期:2019-02-12 作者:编译:赵静娟 来源:农科智库 点击:
     近年来,为了人类与动物健康,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微型便携式高通量测序技术。这一技术使用移动实验室,几乎立即当场就能检测出病毒,如埃博拉病毒(Ebola)或是寨卡病毒(Zika)。该检测迅速、提早,无需转移受污染样本。
    法国农业国际发展研究中心(French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CIRAD)的病毒学家菲利普·鲁马尼亚克(Philippe Roumagnac)解释说:“该技术的特点是能生成较长的核苷酸序列,实现对整个病毒基因组的测序。”CIRAD是世界上首批测试并验证该技术在植物学中应用的实验室之一。菲利普·鲁马尼亚克的同事丹尼斯·菲尤(Denis Filloux)补充说:“我们使用了一种患病的山药植物,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对两个单链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病毒、一个柘橙病毒和一个马铃薯Y病毒的整个基因组的测序。”
    移动即时检测植物病毒,支持疫情监测网络的工作
    与人类病毒学一样,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植物病毒学实验室得到了验证,即使在与世隔绝的地区,也为进行慢性、季节性或新型病毒的实时移动监测铺平了道路。这一技术缩短了从取样到检测到结果之间的时间,有助于疫情监测网络在早期就监测到有害微生物。
    这项由CIRAD和欧洲、印度和南非合作伙伴组成的国际团队进行的研究由阿格罗波利斯基金会(Agropolis Fondation)资助,从属于旗舰项目E-SPACE(提高地中海和热带植物病害的疫情监测水平)。
* Oxford Nanopore MinION
* 英国牛津纳米孔科技公司MinION测序仪
(来源:法国农业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报道)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