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风波的思考
日期:2015-05-08 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无论“草莓农残超标致癌”风波如何落幕,农户遭受巨大损失已成定势。同时,最初“草莓残留乙草胺超标致癌”的报道也引发了众多质疑:检测是否完全无误?样本量是否具有代表性?给草莓贴上“有毒”标签是否草率……
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心头的敏感地带,无论真假,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正因如此,这类爆料总能赢得关注,而对此的质疑、回应或辟谣新闻却很难扭转干坤。一如这次的草莓风波,消费者的恐慌化解不了,草莓种植户的损失就止不住。更有不明所以的媒体,直接冠以“毒草莓”的称号,斥责国家标准;而事实上,乙草胺的国家标准比之美国等在可用范围上更窄、在残留限量上更低。
我们都渴望有更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因此,面对让人不甚满意的现状,消费者有权利获知真相,媒体也有监督职责。但这些都必须以真实、全面、客观为前提,离开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向错误的一端,由此造成伤害。
草莓风波的持续发酵已足够让相关各方有所反思:怎么做才是真正负责任地行使权力?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 [02-2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
- [02-29]北京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 [02-2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农业该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