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碗菌
日期:2019-06-13 作者: 来源: 点击:
地碗菌为食用菌的重要竞争性杂菌,经常发生在蘑菇、平菇及生料栽培金针菇的菇床上,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分。
食用菌播种后,在菇床表面长出近圆形、颗粒状子实体,如绿豆至黄豆般大小,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长大后,顶端开口形成杯状或碗状的的子实体,半透明,近无柄。后期颜色变深,边缘开裂成花瓣状。严重时培养料面上子实体密集丛生,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收到抑制,出菇少或不出菇。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覆土消毒。高温杀菌、覆土粒暴晒、甲醛熏闷、漂白粉拌土等,都可有效杀灭覆土中携带的病菌。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和二次发酵,利用高温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及时检查菇床,当害菌发生时,应立即立即挖出并补填经过消毒处理的新料,以防止此菌的蔓延。对摘除的子囊果,应立即烧埋,以防交叉感染。
(2)药剂防治:必要时也可在床面喷洒0.2%的漂白粉、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采编:guoq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 [02-2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
- [02-29]北京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 [02-2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农业该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