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以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继续推动“新三起来”工程实施,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全市农业生产经营形势向好,农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本文基于宏观统计资料,分析了2015年以来特别是2015年上半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形势,并对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一、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析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主要经济社会领域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局面。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根据北京市农委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510.9亿元,同比增长6.3%(见表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411.2亿元,增长6.4%。一二三产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41.7:53.3变化为4.6:40.1:54.3。三产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最快,实现收入1310.5亿元,同比增长8.4%,所占比重上升了1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优化升级。实施蔬菜产业19个千亩村和1个万亩镇试点建设,新建设施农业3921亩,改造老旧设施3854亩,新建集约化育苗场20个。改造提升畜禽场70家,开展畜禽节水改造工程200标准栋。新认证350家企业和基地,新评定出市级优级标准化基地130家。海淀区的京西稻生态苑、通州区的金福艺农等8个农业园、房山区的国际葡萄酒庄、大兴区的西瓜博览园、平谷区的果品产业园区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落实都市型现代农业“221行动计划”,发送各类实用信息1602.6万条。三级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日益健全,村级全科农技员实现了全覆盖,在岗人数达到2578名。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新增3000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124名,培养骨干农民1184人。
3.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平稳增长。2015年上半年,162家北京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08亿元、税后利润67.8亿元、上缴税金158.9亿元。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8.58亿元,利润总额6.40亿元;食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31.98亿元,利润总额6.46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0.10亿元,利润总额5.36亿元。
4.观光休闲农业恢复性增长。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农业观光园在集团消费锐减的环境下,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满足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较快增长,共接待游客762.5万人次,经营收入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7.9%。郊区县民俗旅游市场发展良好,上半年接待游客935.4万人次,实现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7.1%,其中,平谷、密云、延庆三个区县民俗旅游收入3.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6%;怀柔区民俗旅游得益于APEC会议、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性会展活动的举办,收入同比增长18.5%。
表1 各区县农业经济及农民收入情况
区县 |
农村经济总收入 (亿元) |
同比增长 (%) |
农民人均所得 (元) |
同比增长 (%) |
北京市 |
2510.9 |
6.3 |
8255 |
8.3 |
怀柔区 |
112.27 |
0.9 |
8169.2 |
6.9 |
门头沟区 |
44.1 |
3.9 |
7028 |
10 |
延庆县 |
82.55 |
9.5 |
9618 |
9.7 |
大兴区 |
10049 |
8.8 |
||
密云县 |
131.01 |
0 |
9226.1 |
10.5 |
昌平区 |
194.3 |
8.6 |
8723.2 |
8.9 |
平谷区 |
5144 |
注:(1)有部分区县未公布相关统计数据;(2)在农民人均所得一列,延庆县和大兴区统计口径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二)实施“新三起来”工程,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北京市继续推进实施“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新三起来”工程,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北京市农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所得为8255元,同比增长8.3%。13个郊区县中,平谷区农民人均所得最低,为5144元;农民人均所得增幅在10%以上的区县有海淀、通州、密云和门头沟。
首先,进一步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推动土地流转起来。在21个乡镇150个村基本完成18.2万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市流转土地274.8万亩,占确权总面积的61.6%,比2014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其次,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产经营起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单位达到3878个,其中,村级3859个,乡级19个,村级完成比例达到97%,324万农民成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累计成交187宗,金额12.27亿元。怀柔区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养老试点进展顺利。
最后,加强合作社规范建设,推动农民组织起来。当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6450个,正式注册成员16.6万名,出资总额78.7亿元,带动农户46万户,占一产农户的3/4。积极开展市级示范社动态管理工作,141家市级示范社通过了监测考核。
(三)大力发展会展农业,推动一二三产高度融合
北京市充分发挥国际交往中心的区位优势,通过举办大型、高端农业会展活动,推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据统计,2015年全市共举办13项农事节庆活动,其中,平谷区第十七届国际桃花音乐节、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平谷区第十七届国际桃花音乐节为期31天,共举办了16项活动,参与人数有110.4万人,实现收入7156万元,创造历届桃花音乐节社会和经济效益新高。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联合天津、河北两地协同办会,突出京津冀三地农业特色,新增了河北馆和天津馆,举办了天津、河北主题日活动。设置了“三馆两园一带”6大功能板块及“蔬情画意”、“金玉粮缘”等9大主题创意展区。各场馆开展加工制作活动100多项,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使得农业产业链“接二连三”的趋势日益显现。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118.8万人,比2014年第二届农业嘉年华增长20.7%,实现收入4345.7万元,同比增长73.1%。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实现“四会合一”,会议期间58名马铃薯业界的中外专家进行了学术发言,135篇学术论文、54篇海报进行了集中展示,被誉为邀请专家最广、权威性最强、展示科研成果最丰硕的一届大会。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市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简称“北京农科城”)为契机,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步伐,有力推动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北京农科城已初步建成全国农业科技数据源中心、服务源中心,为30多个省市提供冷链物流、农情监测、物联网技术等服务,与80余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网联。建设了13个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打造了生物种业、奶业、生物燃气等11条品牌产业链。京科968玉米新品种实现了1400万亩的产业化推广,已成为农业部主推玉米品种;京科、农华和中单系列玉米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8%。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共吸引132家企业院所入驻,实现销售收入56.46亿元,展示示范品种6200个,辐射带动村镇525个。据测算,2014年科技对首都农业的贡献率达到7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借助“互联网+”东风,探索产需对接新模式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买卖脱节,北京市不断创新产需对接模式和机制,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灵活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各区县采取多项措施运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大兴区举办“互联网+农业”资源对接会,开通微商旗舰店,开发“互联网+农业”模式,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搭建电商企业与当地农业沟通的桥梁,加快构筑“基地+平台+消费者”的现代农业产销体系,实现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效率双提高。“互联网+”成密云旅游营销新常态,邀请新浪、百度、携程、去哪儿、网络大V等网络媒体、网络名人到密云进行亲身体验、发布信息,有力提高了密云农村民俗旅游经营收入。据统计,目前北京有10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销售品种以有机认证的高档、特色生鲜果蔬和鸡蛋为主。“京合农品”社社对接平台上半年实现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3倍。任我在线O2O上半年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4000多万元,同比增长70-80%。与阿里巴巴共筹淘宝中国北京农产品馆,与天津、河北联合举办第一届北京农园节,借助微站、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打通休闲农业及周边市场,将京津冀农业休闲产业整合进入“微”时代,形成休闲农业种植与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
(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拓宽金融支农有效渠道
农村金融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由于涉农产业本身弱质性、自然风险、信用风险、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农业投资报酬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导致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就此,北京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首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和促进首都农村金融服务转型升级。
服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着力对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涉农金融服务要求。继续抓好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扶持工作,加强农业金融政策支持,推出“龙头企业信用保”政策,对企业300万元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由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推荐,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信用担保,北京银行给予贷款,实现无抵押快速放款。组织北京市农业基金公司、大北农、中地种业、恒慧通四家企业发起成立“龙头企业互助基金”,对企业300万元-2000万元的贷款需求,由互助基金进行担保,建设银行给予贷款,实现低抵押快速放款。大力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逐步探索多形式的融资担保服务,累计向23家合作社的67个项目发放示范社贷款诚信贴息资金564.3万元,邮储北京分行试点农保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已发放贷款39笔、1200万元。大兴区梨花村、东辛屯村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04亿元,参保农户11.8万户次,赔付支出3.9亿元。
二、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在2015年下半年甚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三农”工作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北京市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会继续增强,而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以及首都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效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北京农业高端化、多能性和安全性等特征会更加突出。
(一)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进入加速期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并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这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加速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应当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相关文件的出台,既为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京郊产业升级换代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2015年下半年,将继续按照中央及北京市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关精神,把握好城市战略定位、区县功能定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准发力,牢牢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通州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控”与“疏”双管齐下,有效承接中心城区相关产业与人口,促进全市农村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深度调整,构建“高精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在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生态农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针对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任务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要求,北京市2015年下半年仍将重点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目标。继续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应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实现北京市农业节水“两条腿”走路:通过减少高耗水粮食作物和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迈出农业节水第一步;通过应用各种高效节水技术,农业节水迈出第二步。通过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雨水收集、水肥一体化等大批综合化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和设备,为北京农业节水增添诸多亮点。大力推广蔬菜生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蔬菜高效节水。调整畜牧产业结构,通过改造畜禽场节水及饲养设施设备、建设畜禽场高效集雨设施与雨污分离设施,实施畜禽养殖场高效集雨工程,促进养殖企业节水减排。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上新台阶
北京市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5年3月,印发了《2015年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统一监测计划》,下半年将继续加强对市区两级的基地环境类、农业投入品类、农产品类的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针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开展针对性强的抽样检测,监测结果的处理、管理及应用也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2015年7月,下发了《北京市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行动计划》,提出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加强对农产品等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构建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重点高风险食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产品质量控制为重点,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加强质量工作考核,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备案目标值96%。
(四)“互联网+”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
2015年7月23日,召开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提出2015年下半年继续认真研究培育发展“互联网+”,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及特色小城镇和新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互联网+农业”已成为推动京郊农业发展的重要新助力。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已有150多家生鲜电商,仅平谷大桃就有15%是通过农产品电商渠道销售的。2015年下半年,将大力培育农产品电商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电商营销平台或在电商平台开店;通过举办培训班、试点观摩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农业管理人员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开展微电商应用培训。同时,将大力推广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实现首都农产品物流供应的准确、快速、高效。
(五)农业会展助力农业经济高起点上新发展
2015年10月15日,第23届北京种子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届时全国800余家企业会携带5000余种子品种参会,而且,京津冀沪渝五地也将首次联合展示农作物种业成果。此届大会为期4天,将采用“一场多区”的方式进行,其中,大成路九号为主会场,主要举办产业论坛、京津冀沪渝种业成果展等活动;丰台体育中心为企业形象展示区和现货交易区;王佐庄户新品种展示基地为新品种展示观摩区,集中展示各类蔬菜品种813个。大会的举办对于进一步巩固北京种业“三中心一平台”的地位,加快“种业之都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15年11月6日,北京还将举办2015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致力打造亚洲最佳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一站式采购和技术交流平台,共同助推引领有机绿色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六)观光休闲农业将添新亮点
2015年下半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要求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北京市一直非常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在2014年9月下发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游憩场所。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京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将不断增添新的亮点。- [02-2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
- [02-29]北京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 [02-2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都农业该
- [02-29]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
电 话: 010-515033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
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